日期: 2025/03/17
你的行程信息被卖了?这些法律武器能保护你!
一、案件回顾:打车平台泄露2400万用户信息
某打车平台曝出大漏洞,前员工张某在1年半里偷走了2400万人的行程信息,包括姓名、电话、常去地点等。这些信息被挂在暗网叫卖,有人因此遭遇精准诈骗。例如一位大学老师被骗子掌握行程后,掉进“杀猪盘”陷阱,损失87万。
二、法律如何追责?
1、偷信息的人要坐牢吗?
根据刑法第二百五十三条之一的规定,违反国家有关规定,向他人出售或者提供公民个人信息,情节严重的,构成侵犯公民个人信息罪
,非法获取公民行踪轨迹超500条就构成犯罪,最高判7年。张某还可能因为黑进公司系统,再多加一条“非法获取计算机数据罪”。
2、平台该不该赔钱?
《个人信息保护法》明确要求企业保护好用户数据。虽然平台设了访问权限,但没及时发现员工长期偷数据,属于“保护不到位”,可能面临罚款。
3、普通人如何保护自己?
(1)给APP“减减肥”,少授权非必要权限(比如打车软件索要通讯录,直接拒绝)。
(2)定期“查岗”,在APP设置里查看“个人信息浏览记录”,发现异常访问立刻冻结账号。
(3)发现信息泄露,立刻报警并保留证据,拨打12377(国家网信办举报电话)投诉平台。
(4)如遭到隐私侵权、名誉权侵权、财产诈骗及各种损失,可起诉平台及相关方。
三、法律在进步
国家已出台《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使用人脸识别技术处理个人信息相关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未来还会严打数据黑产。你的信息不只值几毛钱,更是受法律保护的人格尊严。遇到泄露别沉默,法律就是你最好的“防弹衣”!
点评人:陈美斯,建诺律师当当分队执业律师,具有大型商业地产从业经验,专注各类合同纠纷、不动产纠纷、公司股权等民商事纠纷。